南京老人中风摔倒后无人敢扶,老人手指向一女子,下一幕感人泪目


南京老人中风摔倒后无人敢扶,老人手指向一女子,下一幕感人泪目


文章图片


南京老人中风摔倒后无人敢扶,老人手指向一女子,下一幕感人泪目


文章图片


南京老人中风摔倒后无人敢扶,老人手指向一女子,下一幕感人泪目


2014年的春晚 , 沈腾和玛丽的小品《扶不扶》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 作品中有这么一段情节 , 一个老太太摔倒了 , 但是身边没人敢扶 , 郝建(人物名)想扶起老太太却又怕被老太太讹诈 , 这时候身边一个骑自行车的人经过 , 告诉郝建“我以前开的是大奔 , 扶了三次老人之后 , 现在只剩两个轮子了” 。
郝建拿起手机录视频证明老人不是自己撞倒的 , 自己只是去扶她 , 然而老太太醒了之后还是误以为他就是撞到自己的人 , 不过好在最后误会解除 , 撞倒老太太的人回来跟她道歉 , 老太太表达了自己的歉意 , 好人郝建也得到了赞扬 。 这部作品诙谐幽默 , 背后也反映了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 , 老人摔倒了 , 能扶吗?

小品的演出已经过去七年 , 但这个现实问题却到今天还是让很多人都纠结 。 就在南京 , 一位老人在路上走着走着慢慢蜷了下去 , 渐渐地 , 他的双手撑到了地上 , 以近乎爬行的姿态在往前倒 , 看上去十分痛苦 。 身边车辆来来往往 , 行人三三两两 , 看见这名老人的人一定不在少数 。
所有人看到这一幕肯定是揪心的 , 但更多的应该是纠结 , 因为想要伸手去帮这名老人一把 , 但是又害怕因为自己的善意惹来麻烦 。 有一名正在拍摄视频的女子就是如此 , 从驻足打开手机拍摄的那一瞬间 , 这名女子其实就已经想要去帮助老人了 , 但是她迟迟不敢上前 。

像拍视频的这名女子一样注意到老人的人越来越多 , 但是大家都只驻足 , 并未有人前进 , 看来是人性的冷漠 , 其实在心理学上 , 有一个概念很好地解释了这种现象 , 那就是旁观者效应 。
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 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 , 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 , 责任感就会很强 , 会做出积极的反应 。 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 , 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 , 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 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 , 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 。 “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 , 责任不落实 。
【南京老人中风摔倒后无人敢扶,老人手指向一女子,下一幕感人泪目】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从小就听过的“三个和尚喝水”的小故事 , 一个和尚担水喝 , 两个和尚挑水喝 , 三个和尚没水喝 。 因为这份责任不是自己独有的 , 所以人都想把事情推给别人 ,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教育小孩在路上求救时不要一个劲地喊“救命” , 而是应该具体到向某一个人求救 。

比如喊“白衣服的叔叔救我”或者是“卷头发的阿姨救我” , 因为当一个人被要求承担一份责任时 , 他心里就会相应有一份使命感 , 如果这种情况下还冷眼旁观 , 那么如果因为自己的冷漠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 这个被求救而没有施救的人就会有很强的内疚感 。
就像地上这个老人一样 , 他倒在地上近乎昏厥 , 无人敢扶 , 凭借最后一丝力气 , 老人颤抖着用手指向了拍视频的女子 , 先前一直在犹豫的女子立马上前搀扶住了老人 , 但是因为力气太小 , 这名女子也被拉倒在地 。 见有人上前帮忙 , 其他旁观者内心的纠结也放下了 , 纷纷伸出援手 。 这时候人们才发现老人的情况已经很严重了 , 他的脸上摔出了血 , 甚至已经说不出话 。

在叫来救护车之后 , 老人躺在车里的担架床上缓缓伸出了手向女子示意 , 假如不是她放下了心中的纠结与恐惧 , 可能这位老人在街头就会发生意外 , 事后有人采访这名老人 , 得知当时他在路上时突然中风了 。
小时候大家写作文都是扶老奶奶过马路 , 看到一个老奶奶坐在路边就扶 , 扶过来扶过去 , 一点也不怕把老奶奶累着 , 但是现在的人看到老人摔倒在地上 , 却连上前问一声的勇气都没有 , 这其中的原因大家都明白 , 因为看过有不少的报道 , 见识过不少险恶的人心 , 自己好心去帮忙 , 结果却上演了一出真人版的农夫与蛇 。
2013年吴伟青救了一名老人最后反被讹诈20万 , 为了自证清白 , 他最后跳河自杀 , 他的故事让人泪目 , 但是从社会评价来看 , 所有人对被救者一家的态度都是愤怒的 , 这恰恰说明了社会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 , 也就表明了这种行为只会在人们的唾弃中消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