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驴车|青未了|放学路上

文|蒙山樵夫
毛驴车|青未了|放学路上
文章插图
半百人生风雨,从懵懂少年,到双鬓染霜,时光是位严苛的雕刻师,岁月的痕迹,谁也逃脱不了。生活的这座小城,两千年前的麃孝禹碑和1900年前的皇圣卿阙,诉说着它悠久的历史。这座2000多年的小城太厚重,每一个街巷都留有先祖的足迹。40年是历史的巨变,这座城又变得的太丰满,曾经的胡同拓展为宽阔的道路,它已经变得让人看不出它的年龄,如同时尚的女子不时换着时尚多彩的服装,就像今天,我们很难界定一位女性的年龄。小城变得气度优雅,本来就一素朴的母鸡,摇身而变成了金凤凰。认识这座小城的时候,我还是刚刚进城读书的少年,每一次放学,在我的记忆里都留下了小城昔日的影子。常常怀想昔日那些快乐的时光,那一年,我们走在放学的路上。
毛驴车|青未了|放学路上
文章插图
40年前,最快乐的就是放学时候。那铃声一响,就背起早已收拾好的书包,书包很轻,几本课本,再加上玩具,不似今天孩子们装满的试卷作业。一个箭步窜出教室,边走边喊:“乌拉!”“放学了!”“解放了!”那兴奋那叫声,都哄起树上的鸟儿。那一年,我们常常带着这样的欢叫,我们走出校门。走在放学路上,是孩子们幸福的时刻。校门口见不到等候接送的家长。那时候的家长,孩子太多,他们该接送哪个孩子呢?他们还要做工,还要种田,还要为一家吃饭做辛苦的营生,哪有精力去接送孩子呢?大大小小的孩子们背着书包,呼朋引伴,呼兄唤弟,结伴而行。没有听说过谁家的孩子被拐骗,没有听说谁家的孩子丢失。那时的孩子多的很,物以稀为贵,孩子多了也就没人稀罕,家长也不会担心自家的宝宝会被人偷去。路上走的都是同龄的孩子,大家打打闹闹、嬉嬉笑笑,不用害怕老师的眼神了,不用担心教鞭会落在自己的脑瓜。调皮的孩子,很少有人逃过老师的教鞭。家长也是常给老师说,孩子不听话,就给好好“修理”一下。被老师“修理”过的孩子,谁敢给爹娘说?说了,轻的一阵数落;重了,爹妈的鞋底拍在屁股上,还带着呵斥。这放学路上,孩子们飞出了鸟笼,有丽日蓝天,有万里晴空,你说,这快乐不快乐?
毛驴车|青未了|放学路上
文章插图
毛驴车|青未了|放学路上】放学路上,有看不够的风景。那时小城的路,压根没有现在的路宽,也没有交通标线,没有红绿灯,感觉路还是宽宽的。走在路上的是肩挑背驮的行人,即使有车辆,也就是自行车、独轮车、毛驴车,没有交警,大家都知道怎么走,也没发生过交通事故。放学路上,没有车水马龙,最常见的高级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我们那时叫“洋车”,那得是在城里上班的公家人的坐骑。一辆毛驴车带着毛驴铁掌敲打路面的节奏,小孩子都会出神的看着,看那那毛驴蹄子协调的四个蹄子,听毛驴那九曲回肠、曲曲折折、悠远悠长的叫声,特别有意思,小孩子就跟着毛驴一块欢叫着。路人往往丢下一句“皮驴驹子学生”就走了。看到拖拉机,就跑着抓着车厢的抓手,体验一下飞身上车的绝技。开车的也就故意放慢车速,回头跟孩子笑笑,让孩子过过车瘾,小孩子也习惯做个鬼脸,彼此间温情的对笑着。如果幸运看到一辆绿色的北京吉普,就有人说从北京来大干部了。那可是这个小县城的大新闻。大家都会出来一睹吉普车的风采。小孩子习惯走路边,听听路边店铺喇叭里放的歌声,闻一闻饭店饭菜的香味,猛咽一下口水,路边是没有卖零食的。因为,小孩子手里没有钱,没有谁能买得起。买不起就闻闻香味吧,闻香味是不要钱的。
毛驴车|青未了|放学路上
文章插图
放学的路,更喜欢走小巷。小巷曲径通幽,是男孩子游戏的好场所。那时县城的莲花山,山上多树林灌木丛,举目县城全是低矮的平房、窄窄的小巷。放学路上的孩子,边走小巷,边引逗一下人家的狗,被人家狗“汪汪汪”狂追了一阵,也是够刺激的。在小巷边,捉个迷藏,对女孩子做个恐怖的声响,还有将路边的蛇,放在路边,看女孩来了听那一声声惊叫,真是过瘾。走得多了,巷子也就熟悉了,这城中的村子里,有的是树。爬树、上墙,动作跟猴子似的。后来,县城有了二层小楼,那是建筑社和陶瓷厂的二层小楼。这可是县城的高层建筑了,小孩子没有找不到的地方,我们常常偷偷爬到这楼上看看城里的大街小巷,体验一下楼上楼下的感觉。大人都说共产主义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我们常常跟同学争论,我们什么时候能过上共产主义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