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治疗小儿白喉医案大全

白喉病属温病范畴,中医学文献中的“喉痹”“喉风”“锁喉风”“白蚁疮”“白缠喉”“白喉风”等包括有本病 。郑梅涧《重楼玉钥》说:“白喉乃由热毒蕴结肺胃二经,复由肠寒,下焦凝滞,胃气不能下行,而上灼于肺,咽喉一线三地,上当其行,终日蒸腾,无有休息,以致肿且滞,溃见闭矣………”
中医学认为,白喉的病因为温疫疬气或疫毒燥热时邪 。当素体肺肾阴虚加之干燥气候的影响,如秋冬久晴不雨,则邪易从口鼻而人,直犯肺胃,酿成阴虚阳热而发病 。《重楼玉钥》还提到“或多服辛热之物,感能而发”的饮食因素 。咽喉为肺胃之通道,外感疫病之毒,直犯肺胃,流过经络 。疫毒与气血相搏,故红肿热痛,腐烂而成假膜,以致气道不和或阻塞 。热毒内陷心肾,耗阴伤气,以致酿成阴虚阳微之候(约相当于白喉性心肌炎) 。热毒流注,阴损络伤,故致麻痹 。邪毒痰浊,窒于喉间气管,使肺气的升降清肃功能发生障碍 。轻者出现发热喘咳,干咳如吠,声音嘶哑等的痰浊窒盛证候;重者出现面色苍白,痰鸣唇绀,吸气困难等喉部梗阻证候 。有的学者认为,白喉发病多见于秋末春初,应属于伏气温病或伏温外加新感触发的范畴 。白喉发病,其本在于手太阴肺经,其标在于手少阴心经、足少阳胆经 。累及他经者,是火毒弥漫,传变五脏六腑的过程 。如果肺中燥火久郁不解,三经本证未罢,更导致五脏俱虚 。故可将白喉整个发病过程划分为邪盛与正虚两个阶段 。近年来,白喉症候趋于轻化,危重证候较少见 。
医案一
吴某,男,6岁 。
1960年3月2日人院 。发热咽痛3天,经门诊快速培养咽分泌物,白喉杆菌(十) 。收人中医白喉病房 。
初诊:检查见两侧扁桃体高度肿大,并有大片假膜,咽峡发赤,右侧腭下淋巴结肿大,体温38℃ 。舌苔微黄,脉象细数无力 。辨证为阴虚肺燥 。治法宜养阴清肺 。处方:养阴清肺汤1剂,煎200毫升,分2次服用 。外用二号吹喉药(煅龙骨9克,硼砂9克,珍珠4.5克,冰片3克,青黛6克 。共研细末,混匀,吹喉,1日数次) 。每日6次吹喉 。
3月3日二诊:体温突然增高至40℃,精神不振,咽肿痛益甚,假膜不减,舌苔黄腻,脉象转实大而数 。病势发展转为毒热炽盛,改以清热解毒为主 。
处方:穿山甲9克,皂角刺9克,乳香3克,没药4.5克,薄荷4.5克,天花粉9克,生石膏18克,白芷4.5克,川贝母9克,赤芍9克,金银花24克,连翘12克,麦冬12克,玄参9克,牡丹皮9克 。
3月4日三诊:体温降至正常,精神好转,咽肿减轻,大部分假膜剥脱,苔腻轻,脉象转弦细 。仍服前药不变 。
3月5日四诊:右侧扁桃体尚肿,两侧假膜完全消失,脉象重现细弱,苔消舌红 。阳盛已解,阴虚又显 。仍改服养阴清肺汤1剂 。
【老中医治疗小儿白喉医案大全】3月15日五诊:体温正常,脉象和缓,一般情况好转,停药观察 。
3月31日连作3次咽分泌物培养(一),痊愈出院 。
按语:白喉是由白喉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咽喉肿痛、吞咽不利及局部假膜为特征,好发于学龄前儿童 。中医典籍对本病虽早有记载,但真正定名却与现代医学病名相似如《重楼玉钥》所谓的“疫白喉”,既说明本病之症状体征,又指出其性质是有传染性的 。治疗原则以养阴清肺为主,兼顾其他 。何世英治白喉案,注重辨证论治,先养阴清肺,继而兼清热解毒,与外用散剂相结合,使药力达病所,实为中医治疗白喉之成功经验 。(《现代名中医类案选·何世英治白喉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