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林院士研究成果助力“天问一号”登陆火星


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 , 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教授名列其中 , 标志着纺大成为湖北省第一个拥有自主培养院士的省属高校 。
据了解 , 徐卫林教授带领团队研制的“火星探测器耐高温弹性密封装置” , 为探测器姿态调整提供了重要保障 , 助力“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 。
该装置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委托武汉纺织大学研制 。 2019年初 , 徐卫林团队接到紧急任务 , 攻关14个月 , 圆满完成任务 。
“探测器在火星表面软着陆所用的9分钟被称为‘魔鬼9分钟’ 。 ”徐卫林介绍 , 当探测器抛掉大底和背罩 , 露出着陆平台和火星车时 , 大推力发动机开始工作 , 探测器观察地面 , 寻找最安全的具体着陆地点 。 此时 , 巡视器上12台姿控发动机配合主发动机起到减速和姿态调整作用 。
徐卫林团队研制的装置装配在姿控发动机喷口尾管和导流锥管连接处 , 材料选用成为首要技术难题 。 当时 , 市面上不存在经1年长期压缩后 , 既耐1500℃高温火焰短时冲刷 , 又能保证100%回弹性的材料 。
团队查阅大量文献 , 尝试多种方案和实验后发现 , 有机材料均无法满足此功能 , 只能选用无机材料 , 但无机材料在高温条件下无法保证100%的回弹性 。
团队创新性提出将隔热与弹性功能分离的设计方案 , 使用特种无机纤维材料与金属材料复合编织 , 保证装置稳定性 , 最终达到所要求的技术指标 。
徐卫林说 , 异形三维纺织制品的成型是世界性技术难题 , 团队在材料编织过程中同样遇到了瓶颈:无机纤维材料和金属材料难以混编 , 且无经验可循 。 团队“量体裁衣” , 自制模具 , 配合手工编织 , 一举攻克 。
据悉 , 徐卫林教授长期从事先进纺纱技术与纺织品领域的研究 , 围绕超高支纱、柔洁纱、特种纱、纱线差别化、纱线与制品检测等方面开展了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 , 取得了突出成果 。 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国家高新技术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30余项 。 在国内外发表SCI论文150余篇 , 授权中国及美国发明专利70余项 。 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 省部级一等奖3项 。 获颁中国青年科技奖、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中国大陆首位美国纤维协会杰出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国纺织学术大奖、首届桑麻学者等奖项 。
【徐卫林院士研究成果助力“天问一号”登陆火星】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汤炜玮 通讯员 郑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