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看似不正经的“行星防御大会”,居然真的在保护地球?



这个看似不正经的“行星防御大会”,居然真的在保护地球?

文章图片

这个看似不正经的“行星防御大会”,居然真的在保护地球?

文章图片

这个看似不正经的“行星防御大会”,居然真的在保护地球?


刚刚过去的10月末 , 堪称大型“科幻照进现实”现场——因为 , “第一届全国行星防御大会”召开了 。
行星防御?这不是科幻小说里的题材么?能是正经大会?
可就是这个听上去有点不靠谱的大会 , 吸引到了一众大佬 。
其承办大学不但有北京理工大学等名牌高校 , 到会作专题报告的人也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业内顶级研究中心 。
这些人的“站台”宣告着:行星防御 , 我们来了!
行星防御 , 争议前行行星防御 , 防的主要是对地球存在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 。 毕竟 , 像6500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那样 , “恐龙灭绝”的后果 , 无论如何 , 我们承担不起 。
那么 , 什么样的小行星会成为重点观察对象呢?
直径大于140米 , 且轨道距离地球的最短距离小于0.05个天文单位的 。
据之前的一份数据统计 , 像这样的近地小行星 , 数量上已经超过了2200个 。 有没有感觉背后发凉?
地球周围密密麻麻的小行星轨道
但奇怪的是 , 明明是为了地球更安全 , 但这样的行星防御计划却一直存在争议 。
反对者认为 , 这样的防御并不必要 。 而他们的反驳依据是概率 。
他们把行星撞击的严重程度分为3类 。
第1类是微小行星撞击 , 其发生的概率大约是一年两次 。 因为这类行星的体积很小 , 就算它们击中了人口稠密区 , 造成的损失大约也只相当于一次中型龙卷风;
第2类是中型稍大的“城市杀手”级行星撞击 。 这种撞击后果很严重 , 其撞击概率约每百年发生一次 , 但90%的概率都会落到无人区;
第3类则是巨型行星毁灭性撞击 。 这种撞击是致命的 , 人类可能会面临灭顶之灾 。 但这类事件发生的概率大约只有1亿年1次 , 能不能遇到 , 很难说 。
反对者认为 , 综合上面3种可能性 , 我们在特定的年份中 , 死于小行星撞击的概率仅约7千万分之一 。 为了这么低的概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建设行星防御系统 , 太小题大做了 。
但小概率事件真的不会发生吗?
2013年 , 发生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的流星坠落事件 , 直接导致1650多人受伤 , 7200多座建筑物受损 , 造成约10亿卢布的经济损失 。 而造成这一后果的流星宽度仅为18米 。
2020年12月 , 我国青海省玉树市也发生过类似的流星坠落事件 。 幸运的是 , 当时坠落的流星落在了当地的无人区 。 如果不巧撞向市区 , 后果难以想象 。
今年4月 , 我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公开表示 , 中国航天将论证建设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
很显然 , 这次的行星防御大会 , 只是一个开始 。
行星防御分步走想做行星防御 , 第一步 , 永远是监测 。
通常情况下 , 工作人员需要不断进行照片对比 , 发现茫茫星海中移动着的小行星 。 随后 , 利用望远镜对它进行跟踪、观察 , 绘制它的行进轨道 , 预测它未来会不会对地球造成威胁 。
这是最艰难的一步 , 也是必须要做的一步 。
寻找移动着的小行星
一旦确认了目标 , 人们可以做的就非常多了 。
目前 , 有关解除近地小行星撞击威胁的方案 , 科学家们已经提过不少 。
提前偏转行星轨道 , 是其中比较主流的方案之一 。
行星的运转 , 有它的既定轨道 。 当这个轨道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比较近或者有重合的情况 , 行星就很有可能“脱轨”撞向地球 。 提前偏转行星轨道 , 就是想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 直接让行星飞向别的目的地 。
想实现这个目标 , 操作性比较高的做法就是动能撞击 。 比如 , 利用航天飞船撞击小行星 , 直接把它撞到别的方向 。 这次的行星防御大会上就有关于“动能撞击偏转近地小天体”的报告 。
当然 , 也有科学家提出 , 我们可以采用重力牵引法 。 利用“重量越大引力越大”的原理 , 往目标小行星周围发射一些重量比较大的航天器 , 通过引力慢慢牵引着小行星转变轨道 。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 , 我们还可以直接向目标行星发射一个装有助推器的飞船 , 等飞船降落后只需要启动助推器 , 就能直接把小行星推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