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撞机 98岁杨振宁甘愿被骂也要反对建粒子对撞机,3个理由让人心服口服


对撞机 98岁杨振宁甘愿被骂也要反对建粒子对撞机,3个理由让人心服口服
文章图片

对撞机 98岁杨振宁甘愿被骂也要反对建粒子对撞机,3个理由让人心服口服
文章图片

科研历来是“最烧钱”的研究项目 , 近几年来 , 我国在科研上的投入也越来越大 , 但是花2000亿资金去建立一座大型粒子对撞机到底值不值得 , 这个问题还是存在着很大争议的 。



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召集了11位顶级的科学家对此事进行投票表决 , 在投票环节 , 各位科学家各抒己见 , 有人支持 , 有人反对 , 中科院的院士王贻芳和杨振宁教授就发生了极大的分歧 。
王贻芳院士非常支持建设这座大型粒子对撞机 , 她认为无论是相对论还是量子力学 , 大部分都是由欧美国家提出来的 , 这两项技术也颠覆了大家对物理学的认知 。 但是现在100多年过去了 , 大家还是在吃这些老本 , 对于未来物理的探索需要一个新的突破口 , 而大型粒子对撞机就是这个突破口 。 她认为 , 这座大型粒子对撞机必须要建 , 不建的话我们就会落后30年 。
但98岁的杨振宁教授冒着被骂的风险 , 在此次投票中投出了最关键的反对票 。 他认为这件事情不值得投入这么高的经费 , 现在做好 , 无疑就是在给国外做“嫁衣” 。
对此他给出了三个方面的理由:首先 , 米国也曾经建过粒子对撞机 , 但这个玩意儿太烧钱 , 后来他们就放弃了 , 这就说明建设粒子对撞机是没有太大价值的 。


其次 , 就算我们在建设的过程中没有遇到任何意外 , 把这个工程搞定了 , 但是后期维护的费用也是个“天文数字” , 它将会导致其他成百上千个科研项目缺乏资金 , 但可以肯定的是 , 这个项目的价值绝对不会超过其他数以百计的科研项目的价值 , 这样做就是因小失大 , 根本不值得 。
第三 , 这个领域的高端专家大多来自西方 , 中国的高能物理学家最多只有1% , 如果要做成这个项目 , 势必要别的国家一起来做研究 。 到最后关键的技术被别人掌握了 , 这无疑是在给他人做嫁衣 。
杨振宁教授的观点发出之后 , 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 , 甚至有些人觉得他的这是在扼杀中国物理研究的未来 。 如果我们连研究物理的实验设备都不肯投入 , 又怎么可能研究出好的物理成果呢?又何谈培养物理领域的高端人才 。
但其实仔细想来 , 杨教授的反对是有道理的 , 我国的物理研究与西方国家存在差异不是因为设备的问题 , 而是国内培养出的一些物理人才基本都流失到了国外 。


关于人才流失这个问题 , 之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也曾说过 , 中国的物理人才太稀缺了 , 华为虽然拥有1400多名科学家 , 可里面有一半儿都是外国人 。 华为作为一个民族企业 , 他们不想用中国人吗?当然不是 , 华为一直在努力的招聘国内的人才 , 可是根本招不到 , 因为很多人才都流失到了国外 。 但是一个米国硅谷 , 就已经招走了3万名清北高才生 。
我国物理人才缺失 , 除了与流失比较严重 , 与我国的传统教育也有很大的关系 。
以前人们常说“学好数理化 , 走遍天下都不怕” , 作为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用到的知识 , 却是到了初中之后才开始学习 , 小学根本就没有关于物理、化学的课程 。
而很多发达国家 , 他们的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物理了 。 与他们相比 , 我们整整晚接触了五六年 。 孩子的物理启蒙也是有一个时间段的 , 5到12岁是最佳启蒙期 , 而我们就这样硬生生错过了 。
还有一个问题 , 数理化的教学大都采用了“填鸭式”的教育 , 为了让学生记住考试的要点 , 老师就把公式写下来 , 让学生去死记硬背 , 这种没有理解硬背的方式只会让人觉得越来越枯燥 , 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
其实物理和化学是非常有趣的两门学科 , 换一种幽默的方式 , 学生或许更容易接受 。
之前央视财经频道就曾经向全国的家长推荐了一套少儿科普漫画《这就是物理》 。 这套书总共有10本 , 里面的知识点涵盖了85%以上的中学物理考点 。

推荐阅读